陈皮橘红化橘红,长得很像,但用法大不

时间:2023-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陈皮、橘红、化橘红都来源于芸香科果皮类入药,效果也很相似,具有理气、燥湿、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这三者存在这样的说法:

说法一:认为橘红和化橘红是同一样东西,功效都是一样的,可理气宽中、燥湿化痰,只是化橘红是道地药材,产自化州。

说法二:橘红就是陈皮,因为古籍当中常用“橘红”二字代指陈皮,开具橘红是给付的是陈皮,所以橘红就是陈皮。

然而,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橘红,既不是化橘红,也不是陈皮。

其实,陈皮、橘红、化橘红是《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不同中药,作用性质各不相同。

一、原材料不同

陈皮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

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外层果皮。

二、性状不同

从药用部位来看,陈皮是完整的果皮,橘红和化橘红则是外层果皮。陈皮分橘红、橘白和橘络几个部分,外皮层称为橘红,内皮层包括橘白、橘络。

陈皮的用法分两种,一是留白,即完整的一个陈皮;二是去白,即刮走橘白和橘络,剩下一层薄薄的,即是“橘红”。

古代的“橘红”代指陈皮稍微浸湿泡软后刮走橘白剩余的外层橘红部分,而现代的“橘红”二字则经常作为“化橘红”的简称。这也是为何两者被混淆的缘故。

三、功效不同

陈皮、橘红、化橘红均为果皮入药,具有理气、燥湿、化痰的功效。

因橘白和胃功效较佳,所以陈皮善于和中理胃,橘红为陈皮外皮层,富含挥发油等成分,其温燥之性强于陈皮,善于燥湿化痰,并且还有发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痰多。橘皮去白留红与留白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选择,去白、留白各有所长。《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皮“和中理胃药则留白,下气消痰药则去

化橘红几乎无发散之性,因为柚子皮较厚,甘味较弱,味道也比陈皮、橘红更苦,兼能消食,咳嗽痰多又兼食积或消化不良者用之较宜。寇宗爽曰:“本草橘柚一条,盖误传也,后世不知,以柚皮作橘红,是贻无穷之患也。此乃六陈之一,天下日用所须”。

四、禁忌不同

陈皮不能与生冷、黏腻、易生痰的食物一同服用,对于气虚证、阴虚燥咳、吐血证及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服用橘红时,患者应忌烟、酒和辛辣的食物。另外,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结核、肺心病的病人,要在医嘱下服用;对橘红过敏者要慎用。

具有热性体质,或者是上火导致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的人群,不宜使用化橘红,容易加重病情。

五、典籍中的“橘红”

古籍记载

宋代《橘录》写道:“橘皮最有益于药,去尽脉则为橘红。”

宋代《圣济总录》认为:“凡橘皮,入和中理胃药者则留白,入下气消痰者则去白。”

元代《汤液本草》又说:“陈皮,去白者曰橘红也。”

元代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留白则补脾胃,去白则理肺气”。

从宋元时期开始,“橘红”就是指陈皮的一部分,是指橘皮去白留红。

《中国药典》记载

在年以前的《中国药典》中,橘红、化橘红为分别记载。年版中橘红来源于柚子皮,/年版橘红来源于橘皮外皮层。在这期间,橘红的来源是混乱的,直到年之后,药典将橘红、化橘红分别收载,橘红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从功效记载发现,年版以后的《中国药典》化橘红和橘红性味与功效主治完全一致,这也是造成化橘红与橘红临床使用混乱的原因之一。

六、二陈汤中应为“陈皮”还是“橘红”?

二陈汤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随证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功效卓著,被誉为“千年祛痰方”。二陈汤首见于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上为口父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从原文可知,二陈汤原方应为橘红,而非陈皮。

《本草纲目》曰:橘皮“和中理胃药则留白,下气消痰药则去白”。《药品化义》中记载:“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因此,二陈汤主要以降逆化痰为主,气利则痰消,因此,如使用陈皮代替橘红,则降气化痰功效减弱。因此二陈汤中应使用去

本文转载自:供销药材通平台

关键词:中药材产地、中药材种植、乡村振兴、中药材批发、中药材买卖、供销药材通、江西中药材、江西药材、江西药材批发、江西药材价格、樟树中药材、樟树药材价格、江西药材在线、江西药材溯源、药材大宗、药材网商城、药材B2B、仓储物流,中药材一站式交易,中药材产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hsmo.com/jbwh/146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