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临床上除原发胸肺疾患的各种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呼吸和心脏功能的衰竭和其他脏器受累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唇甲发绀、水肿、肝脾肿大及颈静脉怒张等。 主要症状及体征 肺心功能代偿期此期心功能代偿一般良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活动后可有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感染可使上述症状加重。 体格检查可见明显肺气肿征,如桶状胸、肺部叩诊过清音、肝上界及肺下界下移、肺底活动度缩小、听诊普遍性呼吸音降低,偶可听到干、湿啰音。右心室虽扩大,但常因肺气肿存在使心浊音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P2﹥A2,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存在。三尖瓣区可能听到收缩期杂音,剑突下可见心脏收缩期搏动,提示有右心室肥厚和扩大。因肺气肿胸腔内压升高,阻碍了腔静脉的回流,可出现颈静脉充盈,又因膈肌下降,肝下缘可在肋缘下触及,酷似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但此时静脉压多无明显升高,肝脏并非淤血,前后径并不增大,且无压痛,可予鉴别。 肺心病的全称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它的症状表现依据原发病的发展与加重,最后发展成肺心病,可能分以下五个阶段: 1、咳嗽、咳痰、气喘:肺心病的原发疾病大多是慢性肺部疾病,早期这些疾病可能仅仅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单纯性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这些疾病的突出临床症状是咳嗽、排痰、气喘。 2、咳嗽、咳痰伴气喘反复发作:急性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反复发作,就发展成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 3、活动后气喘:又称劳力性气喘。慢性肺部疾病反复发作,一旦临床出现活动后气喘,通常提示疾病进一步发展有不同程度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此时平静状态下呼吸功能正常,活动后由于气道阻力增加、肺气肿导致肺内残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减少,活动状态下呼吸功能不全,气不够用,临床出现气喘、呼吸急促,并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常态。依据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严重呼吸功能不全,会导致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 4、活动后气喘加重伴口唇紫绀、心悸:慢性呼吸功能不全进一步发展,引起不同程度缺氧,患者会出现唇紫绀;慢性缺氧持续,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并逐渐波及心脏,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疾病一旦发展至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活动后气喘加重伴心悸。这些临床症状与体征出现,通常提示疾病已经发展成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能。 5、颈静脉怒张伴下肢浮肿:肺心病形成并进一步发展,到失代偿期就会出现体循环瘀血的临床症状,如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同时还会有不同程度肝脏瘀血性肿大、胃肠道功能不全,严重者会出现胸水、腹水等这些都是肺心病终末期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资料显示,60%肺心病患者可能合并冠心病。肺心病有体循环瘀血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hsmo.com/jbzl/166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