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中医如何治疗

时间:2020-7-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的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部分支气管扩张证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体内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疗效不佳。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呢?

1从痰热论治,注重益气健脾

何教授认为,支扩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证为最常见证型,痰热来源有二:一为由于外感六淫,入里化热,与体内宿痰相结,形成痰热内盛之象,患者素患肺疾或禀赋不足,兼感风热或风寒之邪,外邪入里化热,故可见里热之象;肺气失宣,水道不调,肺金之病累及脾母,脾脏运化失司,津液不布,则水湿聚而成痰,上壅于肺。其二为素体脾虚,运化失司,水湿聚而成痰,痰湿内盛,病久郁而化热所致。这两者皆可见脾虚。由此,何教授认为支扩之痰热壅肺证以脾虚为本,痰热壅肺为标,在临床治疗中补虚固本与清肺化痰排脓相结合,标本兼治,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再感染机会。常用千金苇茎汤基础上,尤善用羚羊角粉、黄芩、鱼腥草、浙贝、胆星等,共奏清热化痰排脓之效。病例,患者陈某,女,75岁,反复咳嗽咯黄脓痰20余年,加重1周,患者既往有支扩病史20余年,咳嗽咯黄脓痰反复发作。此次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加重,痰量多色黄,时有腥臭味,无明显咯血,就诊前自服头孢克肟1周,未见明显效果,查肺CT提示右上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现咳嗽,咯大量黄脓痰,烦热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辨证属痰热蕴肺,治以清肺化痰排脓。药用:桑白皮15g,杏仁9g,苏子10g,冬瓜子15g,薏苡仁30g,桃仁10g,鲜芦茅根30g,黄芩12g,鱼腥草30g,羚羊角粉0.6g,瓜蒌30g,浙贝10g,胆南星10g,炙杷叶15g,炙百部10g,陈皮10g,清半夏9g,茯苓2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1周后,咳嗽减轻,黄痰明显减少,仍见烦热口苦,舌红苔薄黄略腻。前方加知母10g、栀子10g,继服2周后患者无明显咳嗽,偶有少量白粘痰,继续上方加减巩固疗效。

2从火热论治,明辨虚实

咯血为支扩急性发作期常见症状,何明教授认为,支扩咯血,病位在肺,因肺为娇脏,又为脏腑之华盖,喜润恶燥,不耐寒热,有虚实之分。实证主要责之于肺热、肝火,虚证主要责之于阴虚火旺;外邪、饮食、情志、劳倦往往是支气管扩张咯血诱发或加重的因素。治疗上对于肝火犯肺者宜清肝泻肺,凉血止血,常用药物:黛蛤散合泻白散基础上加茅根、大小蓟等凉血止血,丹皮、栀子、黄芩等清肝泻火等。对于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润肺,宁络止血,常用药物:百合、北沙参、麦冬、生地、芦根、白茅根、白芨、藕节、茜草等止血,或合十灰散凉血止血。

3益气固本贯穿始终

何教授强调,支扩病人免疫力低下,反复感染,正气亏虚,益气固本应贯穿始终。支扩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缠绵难愈,或素体禀赋不足,或久病多虚,故何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尤注重益气固本,补益肺脾肾,祛邪的同时兼以固本,以免邪伏体内成为反复发病的诱因。脾虚者予以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等健脾祛痰湿;支扩病程久者常加用补气补肾药,如生黄芪、太子参、白术、熟地、山药、山萸肉、黄精、女贞子等补益肺肾;对于支扩干咳少痰的患者,尤注重补气养阴润肺,常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百合等。但在支扩不同时期治疗时要注意补益药和祛邪药的合理比例,使补益不助邪,祛邪不伤正。

何教授中医分期分型辨证论治支气管扩张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hsmo.com/jbyf/103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