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钟南山院士首颁钟南山奖

时间:2023/12/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csjkc.com/m/

1月6日,“致敬战疫的青春”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主题分享会在广州举行,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王琳、王吉光、王守巨、王祥喜、吕奔、关伟杰、苏士成、吴南、林浩添、韩大力10位来自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致敬战疫的青春”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主题分享会现场。

主题分享会由团中央、全国青联指导,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主办。随着首届获奖者出炉,第二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也正式启动。

据主办方介绍,“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经团中央书记处批准和钟南山院士授权设立,旨在鼓励广大青年学习钟南山院士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投身创新实践,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发展。

该奖每年面向全国青年医学科技工作者和生命科学工作者的40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展开评选,每次评选不超过10人,从而鼓励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发现发明、理论创新,促进先进临床、医疗理论技术成果转化。

年8月28日,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奖项发布后,首届评审工作随即启动。团中央先后成立由钟南山等11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和评审办公室,高效推进人员选荐及评审等事务。

期间,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各省级青科协、国家卫健委等55个单位推荐了名候选人,经初审确定20名候选人进入全国终评。终评候选人进行了线上线下逐一陈述答辩,评审委员会从技术创新、技术指标、技术难度、推广应用价值、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议,在严格评分及投票程序后最终评选出10位获奖者。

都有哪些创新青年获奖?一起来认识吧!

王琳

华中医院检验科主任/检验系主任、再生医学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方向:再生医学及创伤修复、检验医学

十年前,王琳创立华中地区首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首次发现丝胶的创伤修复价值,开创未来医学新策略,迈入国际前沿。疫情期间,她临危受命,冲锋在前,奋战于风暴中心,核酸检测量湖北第一,与病毒“零”距离,出色完成支援任务。

王吉光

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

研究领域/方向:计算生物学与医学信息学

王吉光践行科学精神,在计算生物学与医学信息学领域钻研不懈,筑建公共卫生防疫“健康墙”,攻克医学难题,创造生的奇迹。从计算基因组实验室到亚洲人群脑胶质瘤数据联盟,他首次定义海绵状血管瘤的分子分型,成为患者的“吉”祥之“光”,高举生命希望之火。

王守巨

南京医院(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教授

研究领域/方向:肿瘤分子影像学

王守巨打开治疗肿瘤的最佳时间窗,栽种下影像学发展的点点青苗。从“实验室小白”到“影像学领航员”,他历经八年攻关,破乳腺癌诊断难题,成为“守”住万千女性生命健康的“巨”人,也是护娇艳玫瑰魅力绽放的使者。

王祥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方向:病毒结构学/结构疫苗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祥喜闻令即动,第一个公布世界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他带领科研团队,参与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疫苗已在国内附条件上市并出口多个国家。

吕奔

医院管理处处长、湘雅医学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方向:脓毒症与重症凝血病

吕奔是脓毒症的“克星”,把青春深埋实验室,把患者热切地捧在心头。他从事危重症与血液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一线工作,在脓毒症与重症凝血病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多次被邀请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作主旨或特邀报告,在世界医学山巅再添中国力量。

关伟杰

广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

研究领域/方向:气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治

关伟杰提出支气管扩张临床分型新理念,为患者畅通生命绿道。疫情当前,他明确感染早期炎症特征,为抗疫打造科学基点。他发布百余篇SCI,主导多项重大课题。他是医者,更是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

苏士成

中医院乳腺癌研究中心主任、生物治疗中心主任、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中山医免疫教研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方向:肿瘤免疫

苏士成是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完成国际首个乳腺癌硅胶重建加局部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为患者保美丽更保健康。他在而立之年博导冠身,不仅传道授业、更努力成为育人的“大先生”。他辗转于手术室到实验室,发现免疫治疗新策略,构建高效的线粒体RNA导入系统,对患者春风化雨,对学生关怀备至,对学术努力求索。

吴南

中国医学科学院脊柱畸形大数据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青年工作部部长

研究领域/方向:骨科学、医学遗传学、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吴南首次揭示CS最重要的遗传致病因素,提出了首个CS的分子分型,在国内开设首个骨骼畸形遗传门诊。一个又一个“首”次,是他励志攀登医疗科研高峰的“功勋章”,也是他仁术医德的铮铮铁证。

林浩添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心副主任(副院长)

研究领域/方向:眼科学、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

林浩添深耕眼科近二十载,构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在广州开启全球首个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门诊,牵头完成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多中心临床试验。他是眼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料”博导,发布余篇SCI,拥有30余项专利著作权,用“AI”诊疗为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点亮灯塔。

韩大力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方向:生物信息学、RNA修饰调控机制和干预治疗

韩大力聚焦新型DNA修饰和RNA修饰的表观前沿调控机制,结合基因组学技术、化学生物学工具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开发肿瘤免疫治疗诊断新策略。以“尽快将成果用于疫情防治”为首要原则,短时间内完成数千万次模拟计算,毫无保留发布AI辅助药物成果。

来源:南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hsmo.com/jbwh/154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