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争议的三伏贴,究竟是养生贴还是

时间:2022-12-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雨水又格外的充足。一年之中,最热、最闷、最潮的三伏天到来之后,三伏贴如往年一样,在各地拉开了大幕,多地公布三伏贴时间表,医院贴伏预约方式。

相对于往年,今年三伏贴的热度只增不减。医院主任医师刘广霞介绍,今年在该院报名贴三伏贴的市民大约有人。

三伏贴为何如此火热?

三伏贴属于中医穴位敷贴疗法,由于是在三伏天行穴位敷贴疗法,所以称作“三伏贴”。其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敷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以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目的。辩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理念,每个人体质不同、病证不同,贴敷的药物、穴位也有所不同,具体运用的穴位及药物是要正规中医师辩证后再确定。

医院副院长王乐荣介绍,冬病夏治“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原理,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传统疗法。“春夏养阳”是在“三伏天”选用白芥子、细辛等具有辛散温通的天然中草药制作成药膏,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减少“冬病”发病次数或减轻发病症状乃至不再发病的目的。

三伏贴作为传统中医药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每年一到夏天,医院预约三伏贴的人络绎不绝。

烫人的“网红”三伏贴

“贴敷热”火得一塌糊涂,但也出了不少事故。

年7月12日至13日,92名儿童医院“三伏贴”治疗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灼痛感、起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甚至有儿童随后开始持续发烧。

年7月18日晚,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和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儿童皮肤不良反应系辅料配制欠合理导致:该院医务人员为提高疗效,在辅料配制过程中将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调整为老姜,酒精浓度从56°提高到62°,相关科室负责人被免职。

“三伏贴是否科学有效”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

三伏贴最早出自于清代名医张潞的《张氏医通·喘门》,治疗沉寒导致的喘哮,会有效果,但应用范围极窄,只有纯粹的寒证咳喘才能暂时一用,也不可久用。

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孟广松表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中,寒痰阻肺等寒性、阳虚体质的患者才适合贴“三伏贴”,身材魁梧的热性体质患者并不适合贴“三伏贴”。发烧、咳血、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和过敏等皮肤疾病的患者和孕妇就更不能贴“三伏贴”。“用药是有适应症的,不能无限扩大,患者不能盲目‘跟贴’。”孟广松说。

孟广松还表示,“三伏贴”只是一种辅助治疗,而并非主要治疗方法,其疗效不能无限升高,更不能替代其他基础药物的治疗。

《知识分子》曾撰文质疑“三伏贴”的作用效果,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三伏贴”疗效的研究论文缺乏一个关键的对照组;第二个问题是过往的关于三伏贴治疗不够规范和标准。

有医生认为,三伏贴的功效尚不明确,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该药有治疗疾病的效果。虽说三伏贴是中药,但是药三分毒,药膏中还是存在危害宝宝身体健康的风险。而且,有些宝宝皮肤敏感,可能会出现对药膏过敏的现象。

三伏贴出新规,这些人禁用

是时候对三伏贴进行管理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7月2日印发《年北京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各医疗机构要严格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项目的临床应用管理,仅可对以下几种疾病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项目: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及小儿、老年(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人群。

《方案》提出,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三伏贴的适应症,尤其在预约挂号时或就诊时对于不符合三伏贴适应症的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引导。

三伏贴四个小误区

1.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

热性疾病不适合用三伏贴;凡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咳黄浓痰、咯血者,均不宜使用;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等应慎用;2岁以下幼儿也应谨慎使用。

2.不能盲目追求发疱。

因个体差异,贴敷后的临床反应有所不同,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敷贴后发疱与否与三伏贴疗效差异并无明显联系。

3.敷贴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敷贴时间应该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分情况而定,并非时间越长越好。成年人建议贴3~4h,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适当缩短时间;儿童皮肤娇嫩,建议贴0.5~2h。具体时长可根据贴敷后的患者的皮肤反应作相应调整。

4.三伏贴并非贴后就见效。

三伏贴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也不可能贴后就立马见效,需要患者长久坚持。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严重者还需增加治疗时间。

本文综合整理自知识分子、齐鲁晚报、首都公益、医院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hsmo.com/jbwh/146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