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药权衡 用药如用兵,医之有方法,如兵之有军法也。医用药而无准绳,犹将之用兵而无纪律也。凡用药须择一味为主帅,其余分佐使而驱用之。治上必达下,下病必升举,法固然也。若治病无法,虽轻病亦不宜措手。如有邪固宜攻邪,攻邪而邪不退者,因正气虚,不能胜邪故也。 必要扶正为主,正气足,邪自然不能藏匿,求路而出矣。然又必顺其开。令邪得有出路,而其出无难矣。如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头痛加川芎、蔓荆子,使邪从汗散。若自汗表虚,邪因虚入,补中正法,无如缓治最宜,或补中,或保元,加桂枝、白芍,因表虚也。故正气未虚,邪气独盛,邪在于表,当却邪而存正,作伤寒治之,若病久则不可用此法。寒热往来,仲景用小柴胡汤,黄芩清肺,柴胡行表,半夏豁痰,甘草和中是矣。又用人参者何?为肺虚也。内热见渴,病在上焦,加麦冬、干葛。热而不渴,是未达也,加猪苓、木通。 五苓散,散表之里药,白术、茯苓各一钱五分,猪苓、泽泻各二钱,四味是矣,又用肉桂者何?是暑热之药,能行表里,热饮通表,水调达下,烦渴饮水过多,水入则吐,心中痰湿在内,即当利之。五苓用肉桂,补中用升麻,当知其为引使通达之妙也。潮热,病在上焦,宜表;病在中焦,宜理; 病在下焦,宜升不宜降,宜缓不宜急。使血气归于中道,斯无偏胜之诸药方有用气留味者,有用味留气者。如补中益气汤,用之入阳分以补气,黄、当归气浓者,宜重用,人参、白术味浓者,次之,升麻、柴胡升散,陈皮破滞,俱于气不利,用之宜最少,故味先而气后,后至者成功,是为用味留气。用之入阴分以补血,人参、白术味浓者,宜重用,黄、当归气浓者,次之,升麻、柴胡提气,陈皮行气,俱于血有益,用之不妨多。(张东扶曰∶提气所以有益于血者,阳生则阴长也。行气所以有益于血者,气行则血生也。)故气先味后,后至者成功,是为用气留味。自余诸方,大约仿此而已。补中益气汤,升麻、柴胡升提走表,黄、陈皮气药,余皆血药。 本文摘录自:〔《医家秘奥》明·周慎斋遗书〕 凡服温补药,调理莫过于参苓白术散;服大热药,调理莫过于八珍散。 凡病先用热药太过,现出热证,用清凉和解,二三剂即愈。用寒凉太过,现出寒证,用温中理脾,三五剂即愈。 上通,益气汤。下达,六味丸。 如用补中益气汤,汗少肺气不开,重用黄;汗多里气不守,重用人参;热不退,重用甘草如保元汤、益气汤、归脾汤,用木香同煎,令其气味浸入,则能助参成功,是谓补正却邪。四君、十全大补用木香,但以汤磨,冲和药内,不入药器同煎,令其气味不散,则能行参之滞,是谓去邪存正。 用干姜不得用莲肉,一清一温,则温者力减,不能见功。 暑月用滋阴药,必用燥药调理,用燥药,必用滋阴药调理。 胃有邪火,宜养不宜燥,胃无邪火,宜燥不宜养。养者,养胃阴也。(张东扶曰∶此二语殊不然,脾宜燥,胃不宜燥,不必定有火也。经云∶胃为多气多血之海,燥则气增而血耗矣,故胃之治法始终宜养,不可偏言燥也。王胥山曰∶谓胃无邪火,宜燥不宜养,若以胃家有停饮者当之,此理亦是,未可驳其非也。学人看书,须有圆通之法,自然四通八方,路路皆达矣。)表里不清,但用补中益气汤。病久不愈,但宜八珍。若附子必无热证方可用;干姜、肉桂,必是寒证方可用;血凝气滞,表上焦热,升阳散火,补中益气,调理莫过于参苓白术散;散火调理,莫宜于八珍。补中益气,加附子合和中散,内伤尽矣。十全大补合二陈汤,凡有湿热在上焦者,用茯神、远志,能使浊气下降;在中焦用之,能使清气上升。 参苓白术散,大人小儿俱宜之药。用砂仁,所以行滞燥湿,不可无也。 其人素见阴脉,服补药不合者,以其阴中之阳虚也。宜补阴中之阳,用八味地黄丸。但见脉数,是为细数,细数者不治。 其人素见阳脉,服热药不得者,以其阳中之阴虚也。宜补阳中之阴,用补中益气汤。倘脉见数,是为弦数,弦数者无妨。 人参、黄、甘草,退热之圣药也。不有细辛,其何能使肾水之上升?不有干姜、肉桂,其何能使邪热之发越也?(王胥山曰∶此为治虚邪、寒邪者言,与治实邪,热邪迥异。)肺气宜敛,有不可敛者,痛不可敛,胀不可敛,浑身肿胀,俱不可敛。有不可开者,嘈杂不可开。如治消中,不宜莲子之类。 上焦血虚,当归、肉桂多用,白术少用。中焦白术多用,血燥则与归身并用。下焦血虚,用熟地、肉桂,涌泉火起用黄柏。 四君加用木香,治滞气在胸中。四物加用沉香,治动气在脐下。若气虚不用木香,用黄,血虚不用沉香,用肉桂。 补脾兼补肾。如腹痛腹鸣,脾土虚寒可知。而或肾亦虚寒,倘专一补脾,未免有土克水之患,故用药有兼施焉。山药、白茯苓、干姜所以补肾者也,而补骨脂、大茴香、肉桂、杞子、熟地,则补脾之中,兼以补肾矣。所谓补脾兼补肾者如此。 补肾兼补脾。如小腹胀满,肾气虚寒可知。而或脾亦虚寒,倘专一补肾,未免有水来侮土之患,故用药有概举焉。补骨脂、肉苁蓉、大茴香、肉桂,所以温肾者也,而干姜则温肾兼温脾矣。所谓补肾兼补脾者以此。 补脾兼补肾,不宜用白术。补肾兼补脾,不宜用熟地。又二治法俱不用小茴,恐其行肾气也。(钱登谷曰∶久泄则术反不宜,以其燥健,能渗土中真气也。故脾病久者,必兼补肾,若脾中有湿,又不可拘此。)凡嘈杂,脾阴不足,山药宜多用;火旺,甘草宜多用;大便艰,血燥,当归宜多用;心不宁,莲心,苡仁宜多用。忌生熟地,脾恶血药故也。 阳虚下陷,填入命门,上无气以养而枯槁,大升大举,使气上归于肺,皮毛遂润泽。盖阳不可下陷,下陷则阳为火而阴气绝矣。阳升则肺气下滋,气归于肺,泽及皮毛矣。 调理脾胃,有治理、调和、养补之不同。用山楂、神曲、麦冬等药谓之治。用消克之药,以攻其病,是治贼邪也,故云治。用四君子汤谓之理,是清理之也,故云理。用参苓白术散加益智谓之调,此药能上能下能中,故云调。用四君子汤,寒加干姜,热加川连,谓之和,有热去热,有寒去寒,故云和。四君子汤等分用之谓之养,等分均平,不攻不入,故云养。补者不必正治,但补肾令脾土自湿,谓之补。补者补其母也。土之母,命门火是也。 六味丸汤,用山药、白茯苓,皆脾经药也,如单补肾,不宜加入。(张东扶曰∶此论殊不然,山药滋精固气,白茯苓极降肾逆,俱是肾精对证药。古人用此专以补肾,而兼以补脾,所谓治病莫忘脾胃者此也,若六味去此二味用之,便不成方矣。)命门脉实,六味丸;脉弱八味丸。如痰嗽腹胀者不宜。咳嗽夜间舌干口燥,亦可酌用。 口干不渴,血虚血燥故也,宜归汤。 凡用温暖药,细辛切忌用之,以其引阳气上升故也。 脾多血少气,患其不醒,药味带醒,则入脾矣,如四君用陈皮之类。胃多血少气,患其不举,药味带举,则入胃矣,如四君、八珍用半夏之类。 药有必不可用者,如肝病之于白术,脾病之于当归,肺病之于生地,肾病之于桔梗,心病之于桂附,此则必不可用者也。有必不可已者,如纳气用地黄,脾病用茯苓,肺病用参,肝病用白芍,肺火用门冬,心火用川连,胆火用黄芩,肾火用泽泻,小肠用木通,大肠用萆,膀胱用羌活,有其证,不可不用其药也。纵有未宜处,亦当以他药制之,如藏附于术,藏附于乌药,藏桂于芍之类也。 所谓热因寒引者,如用热药佐以辛凉,则由表达里,荣卫和而热者不燥。所谓寒因热引者,如用寒药,佐以温热,则上通下达,炎焰消而寒者不滞。故退热用紫苏、葛根、前胡、桔梗,攻热用黄连一分,炮姜四五分之类。 病在肝,用白术则引肝邪入脾。病在脾,用当归则引脾邪入肝。盖白术走脾,当归走肝故也。脾虚亦忌当归,白术,用之反致胀满。 凡腰痛小腹痛者,阴中之气滞,用小茴、补骨脂行气破滞。阳痿多属于寒,琐阳固精,苁蓉壮阳,菟丝子添精明目,杞子升发阳气,随见证用之。腰以下脚膝痿软无力,多属湿热,若大便结燥,四物加苍术、黄柏、虎骨、龟板、汉防己之类。脾胃虚,四君子加入前药。腹胀用苍术煮白术入药,参苓白术散亦可。骨髓中热,加知母、杜仲,补脾阴之不足,且能走肾。诸药得牛膝下引,能退骨髓中邪热,而助诸药成功,故曰牛膝下部药也。 用川芎,不得用牛膝,嫌其行血行气也。如气血大虚,十全大补汤,加杜仲、补骨脂、凡用阳药宜和,阴药宜急。行气药宜少不宜多,少则效,多则无效。 凡发散药内,不得用白术,白术性滞入脾,反能令邪气滞而不散也。 凡怒气伤肝,不可用白术,当用人参、黄、五味,清理肺气。 凡用药必须求得君药。如浑身胀痛,羌活为君;血病,当归、肉桂为君;气虚,人参为君;表虚,黄为君。余仿此。 汗后虚烦不安,麦冬五钱,黄二钱,当归二钱,甘草、五味各一钱,煎服。麦冬引甘草,泻心中之火,加灯草之清空,则麦冬、甘草,降火下行甚速。 凡病势已亟,议用姜、桂、附子热药,须脉带缓沉无力,或豁大而胃气尚存者可用。倘脉细小数,外现气促神昏,形脱音哑,自汗潮热泄泻者,切忌用之。 防风,黄所畏。用黄,则防风只可用一分,多则反致不效。用羌活须用归身制之。 凡病和之不足须补,补而不愈宜发。 中气足,则清升浊降,诸病皆愈。倘宜用寒凉药,须用一二味,引入小便去,能使中气伤寒证中,须知有内伤。杂病证中,须知重脾胃。胃气不伤,百病皆易痊。 五味味酸,从参、、甘草,则入脾助参,补上焦元气,宜槌碎少用。从当归、麦冬,则主收敛,助归、麦,滋下焦阴气,宜全用多用。入温肺汤中,收敛下行,补益真阴,桂、姜导火,藏于九地之内,反不热而凉矣。 木香行痰导气,磨服;入补药,煎服。 升麻升气,用三分气可升至胸,用五分可升至顶,过此不可再增矣。 黄连去心肝之火。引入心用一分,引入肝用三分,俱不宜制。若酒炒入肺,则能引热入黑山栀清中带补,泻肺肝脾三经之火,胃口痛尤宜多用。 伤血重用芍药,伤气重用甘草。白术水煮烂成饼晒干,能补脾阴之不足。鹿茸温肾,其性走荜茇但能温肺,肉豆蔻温肾,宜去油。白芥子破胁下痰积,不可轻用。萝卜子破痰破气。苏马兜铃,大寒之药,用以治咳,取其清空。紫菀补血补阴。款冬劫药,必须斟酌用之。 川芎、补骨脂二味,殊不宜轻用。一则太窜散,一则太窜燥,最宜斟酌。 槟榔、枳壳,俱行气破滞之药。如胃口作痛,用良姜温散,不有槟榔,其何能使郁积下行?上焦虚弱,用参温补,不有枳壳,其何能使胸膈无滞?专于补益,而不加之以行气,补益者何能成功?偏于行气,而不先之以补益,行气者何能获效?车前子退热利小便。瞿麦利心经湿热。蓄破血,主赤淋。 沉香行血中之气,小腹滞痛者宜之。肉桂与沉香同功,且能补血。血滞者用沉香,血虚蟹爪能去死血,下死胎胞衣。 香附开郁行滞疏肝,故能止疟。桃仁元胡索,俱为破血之药。然香附见元胡索则破气,红花凉血,丹皮退热,不可混施。 炮姜、肉桂,所以温胃也,见吴茱萸则温中。四君子所以补脾也,见丁香则温胃。止呕吐必,万升而不降。草果其性猛烈,破积气痰食。冻米温中,白糖温中,益智暖丹田,红曲健脾蜜糖开肺润皮毛,沙糖动胃利小肠,饴糖润脾泽胃,白糖温胃,大便泻者相宜。 益智温肾,且入胃。鹿茸温肾,其性下走。肉苁蓉壮阳。肉桂行血生血温血。巴戟温肾。以上数味,皆命门之药。命门乃阳中之阴,用之于所不当用,恐动大便。琐阳、菟丝、鹿角胶、鹿角霜、破故纸、小茴香、枸杞子,以上数味,俱少阴肾药。肾乃阴中之阳,用之于所不苁蓉补肾中之阴,菟丝子补肾经之阳,杜仲平肾经气分之湿。益智温肾,与山药同用,上焦满闷,用紫苏、杏仁、陈皮。中焦满闷,用炮姜、肉桂、吴茱萸。下焦亦同中焦。 但加小茴。上焦热,用栀子。中焦热,用黄连。下焦热,用黄柏。上焦虚,用保元汤。中焦虚,用补中益气汤。下焦虚,用地黄丸。上焦嘈杂,用生地。中焦嘈杂,用山药。下焦嘈杂,用气结涩,苏梗、杏仁。血结涩,桃仁红花。木瓜淡能利湿。青皮泄肝气,不使之上升。 枳壳解肝结利气。防风为却风润剂,去肝家气分之风。蒺藜去肝家血分之风,益心火,制肺金,所以疏肝。萆去肾湿,亦平肝家血分之湿。山栀清肝火。柴胡清胆火。郁李仁清利胆气,解胆结。白莲花藕润心经气分之燥。牛乳润心经血分之燥。防己泻血分中湿热。杜仲、泽泻可用。葶苈得大戟,则逐水之功愈大。赤石脂入心大肠,性涩可以止脱,气脱者为虚寒,则涩从温可知。丁香温胃。干姜和中。牛膝利小便行血,同补肾药,去湿热,理下焦之痿弱。 晚蚕沙去上焦风湿热。制香附治走气痛。吴茱萸性下,若脐腹作胀,知气已下陷,多用之,气愈陷,故行气者用一分,脐腹作痛,邪气已滞,少用之,恐邪气难开,故破气者用三五分。大茴、小茴俱辛温,小茴走少阴与气海,大茴厥阴肝经。 四物汤,加黄柏、知母,去血积血块血鳖。加肉桂,行血,气得上升,而诸积从小便出八珍汤,人参与当归相并,川芎与甘草相并,白芍与白术相并,茯苓与生地相并。用川芎,不得用生地、熟地,用人参,不得用茯苓,以上下相制,不能专用其力也。 纳气法,有用和而令气纳者,甘草用一钱五分以和中,益智用一钱以温肾,此和而纳之也。 肉桂、磁石、人参,此温而纳之也。有用凉而令气纳者,黄连五钱,生姜一两,同捣烂服之。肺之脾胃虚,气不归肾,生地一两,生姜七钱同捣烂服之,或生脉散,加磁石、牡蛎,此麻黄,脉紧数,畏寒无汗者当用。桂枝,脉迟缓,畏风有汗者当用。 白芍,大便泄,酒炒黄色。若后重紧急,则生用。 燥渴大泻,干姜必用。咽喉痛禁之。 神曲生用消食,炒用消积,打糊消痰。麦芽和平,治腹中气鸣,滞血膨胀。 山楂破滞,虚人少用。 黄柏,两尺脉洪大,真有力者当用。 附子,尺脉迟弱,大便溏者可用。若尺脉洪大,便闭者忌之。 大便坚实,脉沉有力,的是热证。宜用皮硝,助以大黄,大黄可用五钱,皮硝用七钱。 巴豆用一粒,大戟酒泡为末,只用三四厘,斑蝥用一枚,丁香用三分,细辛用三分,此五味,根据数用之,再多伤人。(以上钱登谷本有之,而草庐本不载,今附录于后。)人参钱五分,黄三钱,可配柴胡一钱。(此条从胡念庵家所钞周慎斋家藏医案内出,以见柴胡之不可多用也,草庐本不载。今附录于后。) 炮制心法 黄米泔水煮补肾,蜜炙补肺,醋炒入肝,酒炒发表,盐水炒亦入肾,防风煎汤炒,亦走表止汗,附子煎汁炒,则走表助阳,能退表虚之热。 白术米泔浸洗,晒干生用,或用土拌炒,或姜枣煎汤拌炒,或苍术煎汤拌炒,或十香汤拌炒,或同大枣煮,晒干用,或用附子汁拌炒,则守中以止涩,能止里虚之泻。 附子或童便浸煮,或面裹煨熟,或黄连甘草汤煮。面煨者,走而不守,其势上行,可以壮阳于表。童便制者,守而不走,其势下行,可以回阳于里。以寒药监制者,是用之而又畏之也。譬之用人,正欲任使之,而又束缚之,安能尽其才哉?生、熟地姜汁炒用,可以不腻膈。 陈皮盐水泡去白。可以消痰下气。 大小茴盐酒炒。 白扁豆汤泡去皮,姜汁炒。 干姜温汤洗浸,春夏炒黑,秋冬炒焦,初春初秋带焦。 柴胡酒洗。 升麻酒洗。 远志甘草汤浸,去骨,同茯神用,开胸膈,而使火下降。 荆芥醋炒。 补骨脂盐酒拌炒,或面拌炒。 乌药附子汁煮,晒用。 赤白芍或酒炒,或肉桂煎浓汤拌炒。芍味酸泻肝,桂味辛,制芍则温肺平肝,治寒热如疟。盖木得桂则柔,金得桂则沉也。 黄连酒炒,或吴茱萸炒。 神曲姜汁炒,消痰。 五味吴茱萸炒。 木瓜吴茱萸盐汤煮,晒干用。 浓朴姜汁炒。 吴茱萸盐水炒。 细辛酒洗。 芡实米炒黄色。 砂仁姜汁同盐水拌炒,能使阳气下达。 杜仲盐酒拌炒则不燥,姜汁拌炒则疏肝。 文源:医品阁 精彩文章回顾 中药炮制术语,详解种炮制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饮片炮制是中药之根本! 一读就懂的中药采集炮制法 中药炮制经验秘诀 中药炮制经验首次披露 中药里有些很高大上的药,其实........都是,你绝对想不到 哺乳期的妈妈吃中药对孩子有影响吗 一三生 简评中药五色的走向 潘毅 中医药可以把“胆结石”化掉吗? 魏长春 这味“纯爷们”阳刚中成药,竟也是减肥药 怎样鉴别用硫磺熏制的中药材? 中药炮制术语,详解种炮制法 临床实践:中药配伍7大要诀(精读) 收藏 精简中成药选用表 中药救了我全家,病人态度反转为什么? 走近中医-中药是如何治病的 唐云 中药十大主帅,能东挡西杀,南征北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理解你与母亲之间的“心理戏剧”,看透关系困境的症结 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了乞丐 内观疗法 刘善人讲道:谁行谁不行,运用在五行,五行能推转,不行你也能行 请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企业一样管理 给草根中医一席之地,不是保护落后,而是保存火种 王君平 燥湿健脾,轻身延年,此药有大功效 董洪涛 名医珍言录(句句精华) 治未病:道家00条治未病秘诀 00首经方易记诀(方证相对) 本能系统论-37-桂枝汤系列(二) 了空居士-高级采气方法(经验分享) 好的关系,是麻烦出来的 别人请客,吃的是你的定数 素鱼比真的鱼还好吃,各种素鱼的制做方法 阿毗达摩第六十四讲-六门心路与六依处- 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学习分享-79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是错误还是正确?? 名贵中药材一览(附高清图) 关庆维:中医药养生真谛,在于探索生命的平衡 多达种中成药,拿去用 古医药用毒法:毒中药一览 关庆维 真的把中药说透了 中药升降的奥秘 潘毅 前列腺问题,遍访美国顶级名医,最后还是三剂中药解决 郑智城 立足文化理性认识中药之毒 黄开泰 中草药治肺癌:热敷有疗效 朱国清 每一种中药,其实都是装载了精确制导系统的治病武器 徐文兵 不可多得的:中药浴(药浴治疗方法) 中药0大元帅详解 西医禁开中成药,是砸锅还是甩锅 吴侃阳 外科疮疡有一个好用的中成药-如意金黄散 四院士评“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占比连续4年下降”:以证据回应质疑 世纪是中医药腾飞的世纪,中医需要全民重视 关庆维:中医是高纬度的象医学!以西律中:中医药或误入歧途 西医专家肯定中医药,应该多一些邱海波这样的教授 新“丹麦神话”:中医药救了凯琳女士一家 JT叔叔论药势-提升你对中医药的认知水平,收藏! 关庆维:中医药跟西医药是两个医学模式,是不能通约的! 中药材、中成药邮寄或携带方式出境必修知识点来啦! 中药、食物分“寒热”究竟依据的是什么?生活中食物寒热分类一表览~ 北京小汤山,境外患者感叹“没想到中药效果这么好” 食物无毒≠无害,中药有毒≠有害-谈谈中医眼中的"毒"与"害" 武汉患者:我们不吃中药 疫情下的中医 此文到手,有病不愁(00多种最常见的中成药用法) 中药人注意了:猎捕、食用野生全蝎超过0只,追究刑责! 重磅 全国首创,无症状感染者中药方获批 中药救了我们全家的命-一名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的日记 80%的中医人没真正弄懂:中药-性、味、归经!(荐) 中医屡立奇功,中药能全面遏制新冠病毒! 张晓彤:后继无人的中医,是中国人不行?还是中医药不行? 给受疫人民的两封信:中药为什么能治病?治病毒我们应该重视补阴还是补阳? 国家点名,新冠肺炎这种抗疫中成药! 武汉新冠肺炎患者遇到广州中药…… 中药不传之秘:几十种中药不同量效果不同的用法,珍藏备查! 放眼世界,看目前中医西医之现状中医药法感言 柴中元(长文) 《中医药法》后,“全国中医第一假药案”尘埃落定,无罪释放 深度了解美国人的中医中药观 再次提醒!牢记致命的中药西药用药混搭 推荐3种返老还童的中药药酒(附配方) 瓶中酒是好,胃中酒是毒(内带解酒配方) 药酒配方及配制方法大全(收藏版) 验方一张,气死名医:药酒治疗骨刺的民间验方 6个治疗骨折的药酒秘方,只分享这一次哟~ "夜班族"身体状况与中药调理 治疗妇科病,要学会用这几种中成药 贾谦:中药现代化绝不是将中药化为西药 龙蛇大战-美国第一个中医药法的诞生 李永明 如何学中药才能达到自己组方的水平? 食醋当药用途多 去湿气最好的中成药你知道几个? 为什么草根树皮能治病?从灶心土和井底泥说起 中药渣,你是什么垃圾啊? 胃动力中药“香砂”家族的九大成员 冠心病只能放支架?试试这些中成药 卫计委官文!西医不能再开中成药了! 揭开中药调剂的秘密:替代汤剂的妙法 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治阳气不足 药与病的对应(中药荐读) 中药古法:古人的耐心超乎想象 丢掉中医就是对历史的犯罪,可是不转行就没饭吃... 揭秘历史上著名的十则古代膏方(含制作方法) 为什么要用西医解释中医?0年历史的临床经验还需证明吗? 中国保卫战——人类历史的终极对决即将上演 日本的蔑视:除了历史,中药与中国还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厉害的中医名家都是"算命"高手? 起死回生?民间中医高手的精彩医案 你是中医高手吗?(字字珠玑) 中医高手才知道的中药“行话”,你听得懂多少? 佚名:我以亲身经历释中医高手在民间 李雅轩一篇珍贵谈太极拳的文章,听说这是写给高手的!一般人看不明白! 李可用药秘诀,理解必然成为国医高手!中医和西医可以互补,但不能结合! 我们为什么成不了中医高手?深思…… 当中国太极在国外遭遇摔跤高手,让世界震撼的事情发生了 民间医生二三事(高手在民间!治病需要灵感!) 原来艾灸高手是这样炼成的 成为中医高手的必备条件不是师承,而是...... 针灸是最高明的医疗手段 它是最厉害的绿叶蔬菜,冬季吃它,养阳驱寒,还是养胃高手! 百病源于湿-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中成药归类及功效大全 常见病中成药用药一览表(收藏) 家中常备中成药 中成药应用宝库,收藏必备! 同仁堂中成药馆秘藏(一定要收藏) 莫让颜值被月经病消磨,你需要懂得应用这些中成药 常用多种中成药使用说明!不要错过 中成药,你吃对了吗? 妇科病常用中成药总结(建议收藏) (收藏)逍遥丸,归脾丸,桂枝茯苓丸......最熟悉的中成药还有这些不为人知的新作用! 小儿发热、咳嗽、厌食、腹泻常用的中成药(既有内服也有外用),很全面,值得收藏! 中成药最全归纳(强烈建议收藏) 常用中成药归类及功效大全(表格版) 便秘中医分型、辨证大全(附治疗中成药方) 9种体质与中成药 太难得了,种常用非处方中成药汇总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含中成药) 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成药 用好中成药,也是名副其实的好医生! 怎样使用常见的各种中成药 小儿脾胃病,有这些常用中成药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hsmo.com/jbby/13866.html |